VDA6.3 的七大审核阶段、六大实施步骤
在汽车行业,特别是德系车企(如大众、宝马、奔驰)的供应链中,VDA6.3 是供应商入围的硬门槛。
它不仅是质量能力的标尺,更是管理成熟度的风向标。据估计,全球超七成零部件企业需通过VDA6.3审核,才能跻身德系主机厂体系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VDA6.3为什么会成为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质量桥梁。
1、VDA 6.3 是什么?
VDA6.3 是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(VDA)发布的一个专注于过程审核的标准,主要用于评估汽车供应链中各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。
不同于IATF16949等体系认证标准,VDA6.3 侧重于现场管理、项目执行和交付质量,强调“过程执行力”的验证,而不是仅看体系文件的完备性。
该标准最初在德国本土汽车制造业广泛应用,随着德系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扩张,VDA6.3 逐渐成为跨国整车厂对其全球供应商实施审核的统一标准。
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由于产品系统复杂、集成度高,传统的质量体系已难以完全覆盖风险识别和控制需求,VDA6.3因此成为质量管理的补强手段。
2、VDA6.3 的核心作用
VDA6.3 的核心价值,在于通过结构化审核流程,确保每一个生产过程、开发活动和项目管理动作都在受控状态之下。
它为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提供了一种统一、可量化的过程评价机制,从而识别出制造体系中的潜在缺陷和弱点。
在当前新能源行业普遍面临项目节奏快、开发复杂度高、交付周期压缩的背景下,VDA6.3 能够显著提升组织对质量风险的提前识别与应对能力。
更重要的是,VDA6.3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交付思维,将客户要求融入到项目初期、过程开发和现场制造中,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之中。
3、VDA6.3 的适用范围
VDA6.3 适用于所有涉及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的企业,尤其适用于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制造商、模块集成商、系统供应商等。
审核对象包括但不限于:
新项目开发阶段的过程策划和管理; 量产阶段的过程执行与控制; 客户服务阶段的问题识别与反馈闭环等。
VDA6.3 还可应用于新供应商开发、现有供应商复审、项目启动阶段的风险预警、过程稳定性的定期评估,以及客户投诉的根因调查。
在新能源产业链中,无论是动力电池、电驱系统、热管理模块,还是高压连接器、控制单元、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企业,都可以使用VDA6.3来提升交付可靠性和过程成熟度。
4、VDA6.3 的七大审核阶段
VDA6.3 分为七大模块,全面覆盖产品从立项、开发、制造到交付的全过程:
P1 潜在分析:评估组织的基本能力是否满足客户要求,如资源、人力、质量体系覆盖程度等; P2 项目管理:评估项目管理体系的完整性,包括计划性、目标性、资源协调性及各阶段评审机制; P3 产品与过程开发策划:审核在开发前期是否建立起风险识别与预控机制,如FMEA、DVP计划、设计评审等; P4 产品与过程开发实现:关注开发成果的验证有效性和试生产阶段问题闭环能力; P5 供应商管理:确保关键物料来源的质量控制能力可追溯且稳定,是否有有效的绩效评估与供方审核制度; P6 生产过程分析:重在审查现场控制措施,如工艺流程一致性、参数监控、员工培训与操作一致性; P7 客户服务:强调售后反馈处理机制是否健全,是否能基于市场数据推进产品改进。
5、VDA6.3 的评分规则
VDA6.3 每一模块下设若干问题点,每题以0–10分评分,依据审核员判断企业在该问题点的控制程度和效果。
评分标准如下:
10分:完全符合,执行效果良好,有系统数据支撑; 8分:轻微偏差,虽有小问题但基本有效控制; 6分:中度偏差,部分执行不到位,有待提升; 4分:严重偏差,基本失控,风险暴露明显; 0分:未实施,完全失控或缺失。
最终以模块得分加权平均,转换为总评等级:
A等级(≥90%):过程可控; B等级(80–89%):可接受,但需改进; C等级(<80%):不可接受,需整改并复审。
6、VDA6.3 的六大实施步骤
1.审核准备:包括成立审核团队、明确审核目的、获取标准题项、收集基本流程图与相关文件;
2.自评与Gap分析:企业内部对照题项进行自查,识别不符合项与潜在缺陷;
3.现场审核:根据审核计划分模块走查流程,结合文件审查、访谈、现场观察收集证据;
4.打分与汇总:依据现场表现和证据记录逐项打分,整理模块得分及总评等级;
5.问题反馈与整改:形成问题清单与改进计划,确保每一项问题有责任人、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;
6.跟踪与闭环:定期跟踪整改落实情况,确认整改效果,必要时开展二次审核确认改进成果。
7、VDA6.3 vs IATF16949 的区别
IATF16949 是覆盖组织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准,侧重体系建设、制度完善和文件管理。它是入门级标准,强调企业是否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体系框架。
VDA6.3 则更关注“过程”的实施和现场的可控性,强调“执行力”和“风险控制”。它是管理实践的验证工具,特别适用于发现体系文件下隐藏的问题和风险。
简单说,IATF16949是宏观体系框架,VDA6.3是过程执行精度。前者是“有没有制度”,后者是“制度有没有在用、有没有效果”。在高要求客户中,两者需配套使用,相辅相成。
8、典型盲区与纠正建议
模块P1
项目评估环节流于形式,客户需求理解不到位,技术适配性未被真正评估。建议建立客户需求识别清单与评审会议机制;
模块P2
项目管理常缺少节点控制与风险评审,项目延期频发。建议设立项目KPI看板,定期评审项目健康度;
模块P4/P6
试产数据记录缺失,量产流程不一致,控制计划未按APQP动态更新。建议设立首件确认机制与流程监控图表;
模块P7
售后反馈机制薄弱,客户投诉无系统记录。建议建立客户满意度评价流程并纳入管理评审。